《懷孕期間的調理》
葵青區中醫診所 余莉莉註冊中醫師
「世上只有媽媽好,有媽的孩子像個寶」
為人父母當然會對剛出生的嬰兒倍加愛護,但準媽媽們可曾關注懷孕期間的飲食調理呢?未出生小寶寶所吸取的營養完全依賴媽媽所食的東西,懷孕期間不宜過份進補,應要分階段調理,使胎兒能攝取合適養份,同時孕婦體重能適量地增長,懷孕前期體重增加1-2公斤;中期增加1-2公斤;後期則增加4公斤。適時適量,不致於產後過重。
懷孕初期少食多餐避油膩
懷孕初期﹕指懷孕後的第一至三個月,這時期胎兒生長速度緩慢,因此孕婦所需營養和熱量都不多。除此之外還會出現早孕反應如噁心、嘔吐,中醫認為孕婦此時脾胃功能降低,飲食要以健脾和胃易消化的食物為主,避免油膩,少食多餐。主食以麵食為好,湯水太多,腸胃更容易發脹嘔吐。如有嘔吐,可口含一小片生薑止吐或溫服薑汁甘蔗露,除寒痰之餘去心煩解口渴。
懷孕中期多進食蛋白質
懷孕中期﹕指懷孕第四至七個月。此時期胎兒迅速發育,身長增長較快,孕婦需吸收大量蛋白質構成胎兒的肌肉和筋骨,骨骼和大腦生長。此時母體消耗大,孕吐反應也停止了,應該吃米、小麥、雞肉、 蛋、豆製品、蝦、動物肝臟、牛肉、牛奶,多吸收蛋白質助分娩。中醫認為孕婦應要補腎養脾,養脾可生血;補腎可生精氣,這二者均是胞胎所賴以維生。常用方藥,例如:黨參、白朮、紅棗、補骨脂等可養脾,菟絲子、續斷、杜仲、熟地、阿膠等可補腎。
懷孕後期預防水腫、高血壓
懷孕後期﹕指臨產前的兩個月。此時期胎兒體重增加很快,孕婦也要儲備營養為分娩的消耗做準備;所以香港婦女選擇營養豐富的高質量的蛋白質為主要飲食是可取的,不宜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會讓胎兒體重增加很快,增難產風險;宜選用海參、墨魚、蚌肉、淡菜、瘦豬肉。如出現水腫、高血壓,中醫一般認為脾虛、腎虛和氣滯有關,應採用少鹽或利尿膳食,如赤豆粥、冬瓜湯、鯉魚湯。